创新课间管理模式 打造阳光成长新生态
绍兴市上虞区王充小学“趣享课间”:多元运动为学生全面发展续航
上虞区王充小学 徐秋燕
“叮铃……”随着下课铃声响起,王充小学的学生们纷纷离开教室,奔向校园的各个活动场地。跳房子方格勾勒出童趣地图,七彩皮筋编织出跃动的五线谱,毽羽翻飞间,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少年血脉中悄然苏醒。
在“双减”政策的大背景下,上虞区王充小学积极响应号召,聚焦学生身心健康,以创新之姿打造“趣享课间,活力飞扬”行动,升级课间活动体系,为校园课间注入全新活力,全面助力学生成长。
科学重构时间链:课间“1+2+N”释放成长活力
王充小学深知时间规划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,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充足的活动时间,学校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启用全新作息时间表,在每节课40分钟保持不变的基础上,将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,构建出别具一格的“1+2+N”时间管理模式。
每天9点10 分,全校学生齐聚操场,一同参与集体操、跑步等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,操场上,同学们在欢快的节奏中,迈动整齐的步伐,点燃校园活力。
每天中午11点50分,学校通过劳动实践、运动健体、文化浸润三大模块,精心打造25分钟短时高效的午间赋能计划,调适学生身心。学生们在这段时间里,或是在劳动基地体验耕种的乐趣,或是进行简单的运动锻炼,又或是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,释放学业压力,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优良品格。
跳绳争霸赛、篮球技能营……根据年级不同,学校分时段设置了课后加油站。在这个时间段中,各年级开展小型体育竞赛或专项技能训练。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挑战中,不断提升运动技能,塑造体育品格,朝着“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”的目标大步迈进。
同时,在N个碎片的课间15分钟自由活动时间里,学校创新推行“护眼+运动”双轨模式,学生可自主选择趣味跳格子、绿植观察或远眺放松,让每个课间成为视力保护与体质强化的“微课堂”。
安全护航+场景创新:构建多维成长生态圈
为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课间时光,学校秉持“每天都是安全演练”理念。两操时,教师依分工在楼层、楼梯口引导学生下楼,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动态;课间延长后的前2分钟设为安全导护时间,教师与学生安全员检查场地,保障活动有序开展。
针对场地空间限制,王充小学精心规划,大课间活动采用室内外结合模式。室外划分多个区域,传统游戏区的丢沙包、跳房子,勾起童年回忆;技巧球类区的羽毛球、乒乓球,尽显运动风采;趣味健身区的跳皮筋、踢毽子,满是欢声笑语;团队竞技区的足球、篮球,激发团队协作精神。
室内活动同样丰富,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一年级学生或在室内进行棋类、绘画、课桌舞等活动,或到室外跳绳、踢毽子;六年级学生既能参与跳长绳、篮球等室外活动,也能在室内开展平衡乒乓、编花绳等项目。无论天气如何,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畅享运动乐趣,实现“四季运动不打烊”。
全员育人+动态激励:激活成长内驱力
教师在“趣享课间”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。校长带头参与学生课间运动,引领示范。全体教师严格遵守下课时间,杜绝“拖堂”,保障学生课间休息;认真组织眼保健操,落实近视防控工作;依照分工履行安全管理职责,学校将教师出操及履职情况纳入班级管理档案与教师考核,激励教师积极投身课间管理。
学校还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。定期从学生参与度、活动效果等方面综合评价课间活动。对表现优秀的班级,在三项红旗竞赛中加分;对表现突出的个人,授予三真章,攒够一定数量可换三真卡并领取奖品。这一机制极大激发了班级与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。
“让每个课间都成为滋养生命的能量场,是我们不懈的追求。”王充小学校长表示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优化课间活动课程化建设,通过引入AI运动监测、开发校本健康游戏资源库等举措,打造“课间育人”品牌样本,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鲜活实践范本。
王充小学“趣享课间,活力飞扬”行动成效显著,校园充满活力,学生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大幅提升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探索,持续优化课间活动方案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绽放光彩 。
室内外温差50℃是怎样的体验? 一股强冷空气近期侵袭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。23日当地最低气温跌至零下34摄氏度,非常接近历史同期低温极值。“极寒”之下,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运行,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?【详细】
老有所养 期盼更舒心 2018年,在“老有所养”这个重要民生领域,全国层面会有哪些新行动?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:今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。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。【详细】